正邦印刷厂咨询:010-123456789
印刷产品分类:
您当前所在位置: > 特区总站第一站 >

每特区总站第一站天管事16个小时的雍正被大臣的“垃圾奏折”惹怒

  现在我们经常讨论“996”,认为这种工作方式很不适合大家,因为需要长时间工作,身心严重受到伤害。

  但是你知道吗?古代皇帝中有比“996”更牛逼的存在,那就是“050”!零点睡觉,五点起床,没有大小周,也没有休息日,一直干。

  作为勤政的一个典范,雍正帝可以说是古代皇帝中少有的劳模,其敬业程度直追始皇帝嬴政特区总站第一站

  即使雍正帝是清朝的皇帝,但是史学家对雍正帝勤政一事还是充分肯定的,史书中大量的记载也佐证了雍正帝勤政一事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当皇帝有那么多事吗?为什么有的皇帝动不动就十几年二十年不上朝,但是仍旧没事,为什么雍正就需要这么勤政,以至于“050”?

  雍正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?他每天都看什么奏折?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劳模的工作。

  清朝和传统的汉人王朝不同,汉人王朝规定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,没别的说法,谁是老大谁就继位。除了一些个别废长立幼以外,基本上都是顺着嫡长子继承制来继承。

  但是清朝在早期(康熙之前)采用的是“汗位推举制”,虽然康熙采纳了嫡长子继承制,但是在内部的争议声还是很大的,毕竟这也是八旗的“祖宗之法”,所以康熙晚年还爆发了九子夺嫡之争。

  各位皇子纷纷结交私党,在合力“猎龙”(太子)之后,都想着继位,甚至三皇子还以储君自命特区总站第一站。这也是一轮饥饿营销啊,皇位就一个,然后吊着诸位皇子的胃口,让他们通过竞争、强夺的方式来取得。

  雍正是经历过九子夺嫡的,对于来之不易的东西尤为珍惜,这一点在他当上皇帝之后充分体现。

  他对军国大事、民生民情十分关心,恨不得天下所有的事都由他亲批,权利欲极强,对朝政的控制力度到了一个极点,奏折数量就是一个重要依据。

  康熙在位一共61年的时间,而这六十一年康熙经历了擒鳌拜、恢复内阁、平三藩、、挫败沙俄、三证噶尔丹,这些都是可以上史书的大事件,康熙经历了这么多事,统治了这么长时间,康熙才批奏了3000多奏折(现存数量)。

  虽然有大量奏折销毁了特区总站第一站,但是康熙批阅的奏折应该不会太离谱,毕竟康熙朝能够上奏折的大臣就不多,只有皇帝亲信才能秘奏皇帝,比如苏州织造、江宁织造等大臣。

  真正广开言路的是雍正帝,他在上位之后就大肆的批准官员上奏折。康熙在位时期,有百余人可以上密奏,但是雍正朝有上千人可以上密奏。这个数量上就比康熙多了十倍,工作量自然也是大了许多。

  就单说现在保存的雍正朱批奏折,足足2.2万余件。康熙保存的朱批奏折是3000余件,乾隆保存的朱批奏折是5万余件。康熙统治61年,乾隆统治60年,而雍正只统治了13年。如果雍正统治时间能和乾隆一样,那么他的朱批奏折将远超乾隆,更是甩亲爹康熙十八条街。

  这个工作量就是雍正勤政的一个证据,亲自批示这么多奏折,而且每一道奏折都是自己认真批阅的:每折或手批数十言,或数百言,且有多至千言者,皆出一己之见。

  他自己都知道自己太勤劳了,说出去别人可能不信:朕立志以勤先天下,凡大小臣工奏折悉皆手批。外人亦不信。

  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,一日之间,尝至二三十件,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,皆朕亲自览阅批发,从无留滞,无一人赞襄于左右。雍正六年以前,昼则延接廷臣引见官弁,傍晚观览本章,灯下批阅奏折,每至二鼓、三豉,不觉稍倦;实六载如一日。此左右近侍及内直大臣所备知者。

  这两句话是史书有关雍正勤政的记载。大概意思就是雍正每天亲自批示奏折二三十件(日常),工作量大的时候每天要批示五六十件,而且每件奏折都是出自雍正亲笔,从来不存在什么太监代为朱批的情况。

  而且每天早上雍正就开始工作,接见大臣。傍晚的时候阅览奏折,一直干到二鼓(21-23点)、三豉(23-1点)。这样的生活,六年如一日,不知劳苦,堪称“劳模”。

  二鼓的时候人都在干什么啊?老百姓都睡觉了,一些大臣就开始了夜生活,比如漏下二鼓,我(纪昀)遥闻北窗外吃吃有笑声。按理来说皇帝应该翻牌子了,但是雍正非不,非要留在案台上批奏折。让后宫佳丽独守空房,我是干不出这种事情,人家能干出。要不是有雍正有孩子,我还以为他没这能力那。

  间歇性发奋图强不可怕,人人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,但是一直发奋图强那就不简单了。

  什么意思?意思就是雍正在驾崩的前两天,还在发奋图强,照常工作到深夜。这个工作是真工作啊,可不是在什么温柔乡。

  每天晚上十二点睡觉,早上五点起床,然后几乎全年无休(雍正一年只有三日休息,分别为冬至、除夕、诞辰)。

  这样“050”的工作模式,任谁都受不了,只有雍正受得了,并且坚持下来了。这要是搁在现在,那指定是一个“奋斗逼”,妥妥的卷王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雍正这么勤政,那他批阅的奏折一定都是要事吧。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,毕竟皇帝统治天下,天下大事何其之多。但是当我看到雍正的一些奇葩奏折之后,我才发现我错了,我错得很离谱。有些奏折别说批了,我看到都会脑溢血。而且极个别的奇葩奏折,雍正看了都生气:尔身任封疆,当知大体。似此琐屑不应奏之事渎奏,必有应奏之事隐匿而不奏闻者。

  翻译:你xxx一个封疆大吏特区总站第一站,心里难道没点x数吗?什么该奏什么不该奏不清楚吗?这种xxx的小事也上奏?是什么xxx有什么大事瞒着我不奏?(ps:脏话自动和谐xxx特区总站第一站,大家都懂什么意思)

  首先我们要说一点,雍正是亲自批示奏折的,而且每次批示奏折之后还要大臣回复:朕日理万机,费一片心血,亲笔训诲之旨,竟一字不复,想汝终日在醉梦中矣。

  黄叔琳自任浙抚以来,大负朕恩,种种不可枚举。朕经严谕数次,竟无一字奏覆,封还朕谕,可恶至极!

  所以很多工作量都是他自找的。他一方面褒奖自己勤政,费尽心血亲批奏折,另一方面骂大臣们忘恩负义,竟然不回复自己,妥妥的怨妇啊。

  当然怨也是有原因的,因为批奏折的工作太容易上火了,比如说江宁织造曹的奏折:

  江南地区闹蝗灾,眼看百姓颗粒无收,他组织官民救灾,避免了这场损失。事了之后,他写了一道奏折,试图炫耀炫耀。

  雍正看完气不打一处来,蝗灾刚结束,你不去忙着后续工作,反而写奏折邀功,于是对曹一顿批,让曹迅速救灾,并且照顾好农户播种的工作,最关键是要把详细得失奏报上来,不得有误。

  奏折模糊不清,但是大概意思是说范时绎看到了一篇文章,应该是歌功颂德的文章,所以想分享给雍正。这种溜须拍马的文章让雍正勃然大怒,对他的批示也是措辞严厉:朕日理万机,毫不体朕,况岁底事更繁,那(哪)里有功夫看此幕客写来的闲文章,岂有此理!

  不打勤,不打懒,专打那个不长眼。范时绎就是撞枪口上了,在雍正繁忙的时候故意没事找事,这不是闲得蛋疼吗?

  我要是雍正,我估计当场脑淤血,有这样没事找事的臣子,那真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,勤政路上的祸害。

  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虽然在地方上当官,但是对皇帝还是日思夜想的特区总站第一站,想要回京城为皇上鞍前马后。

  这种奏折很多,不止布兰泰,很多地方官都想去当京官,都想着从地方升到中央,进入权力中枢。

  这群在外地的地方官最怕皇帝遗忘他们,所以经常没事找事,变着法的给皇帝写奏折,想着加深皇帝对他们的印象,上面那位范时绎也是这样想的。而且还有很多类似的,比如广东水师提督上奏广州有一个妇女拾金不昧。这种事在全国各地都有,而且涉及金额也都不大,多是几钱碎银。还有一些大臣月月给雍正请安,比如孙文成。

  这种垃圾奏折给雍正加大了工作量,以至于雍正无暇翻牌子,长期得不到快活的雍正怨气也是十分大,在奏折中的朱批也能透露其怨气:朕无暇细览此等琐屑计簿也。

  要我说雍正也是太闲了,这位爷多少沾点M,自己没事找事:朕不惮暑热。竟日坐勤政殿。竟无事办。而诸大臣如此因循不奏。其意将谁诿乎。

  你看,雍正还是比较喜欢工作的,自己每天勤政但是总有一些时候无所事事,自己的大好年华怎么能荒废。独揽万机凭浮署,难抛一寸是光阴!这是雍正的诗句,用来激励自己也挺合适的。

  闲得没事的雍正自然要找点事干,于是他开始批评大臣们藏而不报:地方事宜如民情吏治、年岁丰歉何故未见陈奏一字。

  关心民生是没错的,错就错在雍正太关心了,关心过头了。此数起盗贼情形(衙门被窃事件),朕早闻之,汝幸实陈。倘匿不奏闻,其祸莫测。就是一个体现。一个小小的衙门被盗了,雍正都要亲自过问。也幸亏衙门提前上奏了,不然其祸莫测。

  一方面又想大臣事事上报,自己亲自批示,留一个勤政的美名。另一方面,雍正对这群人的垃圾奏折整得实在是无语,白白加大自己工作量,又说不出个一二三,就连请安、拾金不昧这些套路都如出一辙。

  当然,也有一些臣子懂了,他们看懂了雍正,所以在雍正闲的时候上奏折,说一些笑话或者溜须拍马的事:虽不管地方之事,亦可以所闻大小事,照尔父密密奏闻,是与非朕自有洞鉴。就是笑话也罢,叫老主子笑笑也好。

  他常做的事就是给雍正溜须拍马,什么“舜帝治人之道”、“大玉帝修身之道”的话张口就来,更是给雍正送了一批土特产。这个土特产还是真是土特产,就是一些当地的西瓜,而且还请求雍正在吃完西瓜之后把西瓜籽留给他,他要播种在台湾大地上。

  要么怎么说人家有水平,溜须怕马不着痕迹,把准了雍正的脉门,知道雍正喜欢勤政、体谅民生,一方面赞扬雍正有圣贤之风,另一方面暗夸自己还重视民生民情,就连雍正吃剩下的西瓜子都要物尽其用,播种在台湾大地上。

  一方面种西瓜福泽一方,另一方面更是稳固清朝在台湾的统治,并且把雍正的恩情传播到台湾。此举让雍正十分满意,对他也是多次赞扬:尔(满保)好么,京城一带已显春意,初三日乃祭祖之日,降雨沾足,大禧。赞美是一方面,同时还赏赐他两个鼻烟壶。虽然鼻烟壶不重要,但是这毕竟是皇家赏赐,意义重大。

  田文镜也是一位,他在给雍正的奏折中说道:此皆迭蒙圣恩多方教导,臣遂不揣具奏请易小麦。并非臣有一得之愚可以仰邀旷典。把功劳全都给了雍正,这话让雍正更满意了,雍正朱批:朕就是这样汉子,就是这样秉性,就是这样皇帝。尔等大臣若不负朕,朕再不负尔等也。勉之。

  当然了,虽然有一些垃圾奏折,但是不得不承认雍正还是比较勤快的,而且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的国力迅速强大起来,给乾隆提供了一个丰实的家底。

  而在雍正执政的十三年中,雍正的视力严重退化,于是宫廷为雍正造了三十多个近视眼镜,这也使得雍正晚年还能看清楚奏折,还能亲自批示奏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公司简介

…… 更多>>

欢迎来电来厂咨询

  • 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燕南路桑达工业区30栋东3楼
  • 联系人:郭先生
  • 手机:13856274230
  • 总机:0755-83344438
  • 传真:0755-83267528
  • 邮箱:print55@print86.com
    • QQ咨询

    • 在线咨询
  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  • 电话咨询

    • 010-123456789